[#生活中的心理學]
3月13日,新店發生了一件隨機刺殺路人的事件,一名男子在和妻子起口角之後,居然將憤怒發洩在坐在機車上滑手機的騎士身上:拿起車上的生魚片刀,刺進他的背部,造成他送醫不治。
為什麼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,會做出這樣的行為呢?這在心理學上稱為 踢貓效應指的是,#踢貓效應。
所謂踢貓效應,其實就是遷怒的意思:爸爸被老闆罵,所以回家罵媽媽,媽媽無端受氣,於是去打小孩,小孩也很生氣,於是就去門口踢流浪貓。
當我們憤怒的時候,很容易把憤怒發洩在我們覺得比我們更弱小的人事物身上,這樣遷怒的行為,往往導致大家都受傷。
那要如何避免踢貓效應的發生呢?要不遷怒,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但你可以試著這麼做:
1.找一個地方讓自己冷靜下來
無端受氣確實很無辜,明明話可以好好講的,為什麼一定要用罵的呢?但沒辦法,我們不是聖人,自然會有生氣的時候,同樣的道理,我們也會面臨別人生氣罵我們的時候。
這個時候,如果能 #找到一個讓自己靜一靜的地方,使自己的怒氣消下來,或許就能避免後續發洩在別人身上的連鎖反應發生。
2.找一個可以聽自己傾訴的人說
生氣確實難免,但是聽自己抱怨的人又加油添醋,有的說你該檢討自己做錯的地方,不要怪別人罵你,有的說你自己應該多忍讓,明明就已經夠不爽了,又遇到一個不懂得傾聽的人,那事情豈不是更糟?
所以, #找到對的人傾訴,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。找個願意多聽少說,多用同理心關懷你的人吧!
3.找到自己的情緒按鈕
情緒按鈕其實就是口語上的地雷啦!我們身上的 #情緒按鈕 通常都跟我們的過去有關,哪些事情特別容易讓自己生氣呢?抽絲剝繭,找到這件事情讓自己容易生氣的過去根源,才是一次一次減少自己對某件事情發怒的方式。